看完了前一篇的(鐵桿分享) 特注 Miura MB-5003 2-P
一定有球友會問
鐵桿都客製化了
那挖起桿呢
接下來要跟各位介紹的就是搭配 MIURA CRAFTSMAN WORLD MB-5003 2-P 的挖起桿
筆者選擇的不是 MIURA 挖起桿
而是選擇研磨師千葉文雄及調整師宮地啓介合作創立的 Zodia 挖起桿
這個品牌在臺灣原先並不多見
但去年有業者將其引進
目前擁有部分的擁護者
Zodia的球頭產量極少
幾乎可說是特製
他們研磨球頭的工藝十分厲害
擊球後的後旋明顯比其他球頭來得更高
使得球打出去從空中至落地的時間增加
達到落地即停的效果
因此可以把球的落點準確的集中在一個範圍內
增加了落點的準確度
基於此
筆者選擇了Zodia 挖起桿做為我的短桿工具
目前台灣業者所引進的是較早期設計製作的 Point Five Spec 系列挖起桿
並無引進日規 WMF 挖起桿
WMF 挖起桿和 Point Five Spec 挖起桿最大的差別在於
在相同的角度下
WMF 挖起桿球友可選擇不同打磨形狀和反彈角以配合個人打球習性
而 Point Five Spec 挖起桿則無法選擇
因此在這層考量下
筆者選擇 Zodia WMF 挖起桿
由於 WMF 挖起桿只在日本發售
當然筆者也只好透過 Zodia 日本国內取扱店購買
剛好 ゴルフショップ アバント 的 Ichihara 桑也代理這項產品
因此順理成章的筆者就跟他購買了
看過上篇(鐵桿分享) 特注 Miura MB-5003 2-P <MIURA CRAFTSMAN WORLD> 的讀者
就會知道Ichihara 桑的技術是十分完美的
下單的資料如下
Zodia WMF 52-03 NSPRO MODUS3 WEDGE 125
Zodia WMF 58-05 NSPRO MODUS3 WEDGE 125
Wedge length : WMF 52 and Miura P are the same length
WMF 58 length is less than WMF 52
WMF 52 swing weight: D2.5
WMF 58 swing weight: D5
Grips use IOMIC Sticky Evolution 2.3 (yellow, バックライン有)
同樣的
經過一月多月
製作終於完成了
球桿配重資料如下
此組挖起桿是與Miura MB-5003一起進行配重
由於中繼挖起桿需較鐵桿揮桿重量高1至2點
沙坑挖起桿需較中繼挖起桿揮桿重量高1至2點
因此原先設定
WMF 52 揮桿重量為D2.5
WMF 58 揮桿重量為D5
觀看上表可發現製作完成後的 WMF 58 的揮桿重量和原先設定有所不同
Ichihara 桑基於球頭重量建議將WMF 58 的揮桿重量改為 D3.5
我想這應該是 Ichihara 桑不想於球頭內加入銅條
破壞球頭重心來達成原先設定揮桿重量之故
試揮之後
目前感覺 WMF 58 的揮桿重量還算足夠
沙坑擊球的穩定性看起來應該不錯
也應有足夠的重量在沙坑中將球擠出
接下來當然是開箱了
首先球頭採髮絲紋設計
整體感覺十分簡單俐落
WMF 58-05 球頭底部(根部及趾部)打磨較厚
根據官網說法
有利於球道中使用
WMF 52-03 打磨根部的方式
根據官網說法
有助減低草皮阻力
WMF 挖起桿的桿面特寫
雖然看起來僅是單層的CNC桿面
但感覺就是一打就會把球打的脫一層皮的球頭
不虧是 Zodia
球一落地應該就會自動踩剎車
桿身採用最新的 N.S. PRO MODUS3 WEDGE Series
而非舊的 N.S. PRO WV Series
看 Mark 就知道不同
但可能是換 Mark 沒換球桿
而非舊的 N.S. PRO WV Series
看 Mark 就知道不同
但可能是換 Mark 沒換球桿
握把採用和 MIURA MB-5003 2-P 相同的 IOMIC Sticky Evolution 2.3
WMF 挖起桿底部沒有任何標記
但看球頭底部打磨和反彈角
應該是不會弄錯 52 和 58
整套挖起桿尚未下場
目前無法評述
詳細使用心得仍待未來分享
最後再次感謝 ゴルフショップ アバント 的 Ichihara 桑的大力幫忙
才有這組挖起桿的誕生
謝謝
歡迎你參考我其它的高爾夫相關文章
(推桿分享) Hiro Matsumoto MR-05 RV 手工推桿官網訂購教學